首页
> 统计快讯 > 统计分析

绍兴“高水平”全面小康“实打实”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1-02-26 11:12:24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全面开启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年。在这重要历史时刻,测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很有必要。我们根据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会同相关部门搜集指标,对绍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我市“实打实”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

一、取得成绩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小康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各项事业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全市人民期盼的方向前进,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综合实力方面,全面提升。从监测结果看,我市经济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有效改善,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1亿元,居全省第4位,越城、柯桥、上虞、诸暨先后进入千亿GDP县市行列;财政总收入8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4亿元,财政支付实力不断增强;常住人口人均GDP11.6万元(1.68万美元)左右,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世界银行标准);三次产业结构为3.7:45.2:5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成,制造业占GDP比重达35.4%,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常住人口于2017年突破500万,呈加速扩张态势,2020年城镇化率预计达69%左右。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家庭普及率均达到10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65%,预计2020年达2.8%。常住人口的进一步集聚,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做大,宽带普及率的有效提升,5G网络的快速组建,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大,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生活水平方面,不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终反映到人民生活水平上。从监测结果看,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持续向好,群众对政府满意度提升。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00元,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4411元和4203元;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27.2%,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30.2%,接近联合国富足标准。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2020年达82.2岁。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8.6平方米。据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0辆,拥有移动电话248部、洗衣机97台、电冰箱(柜)109台。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舒坦。

社会保障方面,更加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就业、低保和养老工作,为老百姓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2020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1.72%,低于“十三五”规划控制目标,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达100,城乡居民收入比1.72,全体居民正在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后建成市立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基层卫生院配足配强医护人员,群众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截至2019年末,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2人,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41.96张。医疗条件的有效改善,满足了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文化建设方面,扎实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着力强化文化工作,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生活。2019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普通本专科及以上在校生10.42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及配置不断丰富,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总藏量644万册,文物藏品数量10.23万件;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明显增多,2019年全市电影放映、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分别达72.9万场、1037场。尚1051文化创意园等文创园区相继成立,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预计2020年进一步提高,为全市经济注入新兴动力;绍兴市传媒中心融合运行,广播电视实现全面覆盖,群众文化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民主法治方面,稳步推进。让老百姓参与社会治理,享受民主权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之一。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完善基层网格和矛盾化解长效机制,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初次走访和信、网化解率分别上升至95.9%和98.7%。基层民主参选率(2017年村委会选举)91.3%,接近省定目标92%,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高涨,参选率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83.64%,显示妇女撑起半边天的优势;2019年末,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达10.72个,公众参与社会活动越来越活跃;每万人拥有律师2.55个,全社会法治环境和公众法治意识不断强化,社会秩序不断走向规范。

资源环境方面,显著改善。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在当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以来,我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取得长足进步,至2019年,单位GDP用水量、能耗累计分别降低26.6%、15.4%,完成省下达指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至2020年,PM2.5浓度累计下降50%。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0.7%;污水集中处理指数、生活垃圾处理指数均达100%。在政府有力推动下,群众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不断强化,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生活生产环境不断优化。

总体看,经过新中国70多年来的发展,我市物质基础日益丰富,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目前已充分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在“两个一百年”历史时刻,全市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 强”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经验总结

我市能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持之以恒抓产业转型,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坚持把人民利益举在头顶,切实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坚持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高度重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切实抓好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才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牢牢坚持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紧紧围绕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 强”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抓经济,推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同时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价值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扶持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扎实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不断丰富人才资源,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始终把人民利益举在头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成效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市委市政府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近年来,我市以“五星达标、3A 争创”引领乡村振兴,实施“闲置农房激活”改革,率先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着力解决低收入农户生活问题,不断缩小城乡收入比;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成文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农村文化礼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着力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与民生医疗短板,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人民需求得到较大满足。

三是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小康建设,除提升总量外,还要把握建设质量,要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宁可发展的步子慢一些,也要追求发展的质量高一些。近年来,我市深化“亩均论英雄”等改革,启动实施“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计划,大力发展“三新”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降低能源、水等资源消耗。2019年4月底,绍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试点期间,先后出台《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政策,统筹实施碧水、蓝天、净土、清废等行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切实保证经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综合治理为主线。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建设、信访“最多跑一地”改革、公安情指一体化建设、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系列创建、智慧民意感知体系等“枫桥经验”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基层网格和矛盾化解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列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切实加强法治教育,依法处理敏感案件,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法治环境不断改善,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