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快讯 > 统计分析

一季度绍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简析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2-04-29 16:22:36 浏览次数: 字号: [ ]
分享:

一季度,在一系列稳开工保增长政策激励下,绍兴工业经济总体运行稳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0.06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但在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和世界政治局势动荡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企业生存压力持续增加,后续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将面临更大压力。

一、基本情况

1.行业增长面超七成,主要行业增势较好。在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实现增加值正增长,增长面达74.3%。其中前五大行业增长面达80.0%,合计增加值占全市的51.4%。其中纺织业同比增长13.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2%,医药制造业增长15.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受价格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6.4%。

2.民营、小微企业增长较快,贡献相对突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444.6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7.2%,同比增长12.2%,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个百分点,贡献率92.8%。小微企业增加值235.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3%,增幅同比增长11.8%,高于大中型企业0.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贡献率47.6%。

3.新兴产业增长势头较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7.8%、17.6%、14.1%和14.0%,分别高于全市平均6.4、6.2、2.7和2.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达50.9%、64.2%、17.2%和10.5%。二是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低于全市平均8.1个百分点。

4.传统产业增长平缓,纺织产业支撑明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传统产业增加值237.92亿元,占全市增加值的46.6%,同比增长2.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10.0%。其中纺织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纺织产业实现增加值110.37亿元,同比增长1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21.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

5.企业盈利能力回落明显,但省内位次居前。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较上年全年回落19.8个百分点,但增速高于全省平均8.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四位。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6%,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仍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面为70.5%,高于全省平均4.1个百分点。

二、积极因素

1.政策激励保企业开工稳增。制定《关于应对疫情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意见》,出台支持留工稳岗、小微企业纾困、推进减税降费、深化金融支持、外贸出口支持、要素保障支持和法律服务支持等9方面30条优惠政策,向全市企业发放超15亿元的政策红包,最大限度消除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在一系列政策的激励带动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春节假期比上年缩短1.2天,企业在正月初十(包括初十)前开工生产的比例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正月初十员工到岗率、开机率超七成的企业比上年提高2.9和2.4个百分点。

2.高质量发展促工业经济新动能。在数字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助力推进传统产业实现“传统+创新”新型数字化发展之路,如绍兴柯桥恒鸣化纤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年产140万吨功能性纤维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等新建及技改项目投产后,产值增长明显,拉动全市化纤产业产值增速0.9个百分点。在培育“雁阵式”企业方面,一季度龙头企业增长明显,前五大企业实现产值140.39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0个百分点;同时全市119家新建投产企业产值26.27亿元,同比增长953.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3个百分点。在推进制造业有效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4.1个百分点,在2021年增长23.9%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工业技改投资保持23.2%的较快增势。

三、主要问题

俄乌冲突的爆发,加剧了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进而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再加上国内周边地区特别是上海疫情的影响,对企业稳定生产造成一定冲击。

1.疫情持续影响。一是订单明显减少,3月绍兴制造业新订单指数43.3%,较上月下降7.1个百分点,从扩张区间下降至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呈现收缩的态势。二是出口地位难改观,特别是国外放开疫情管控后企业竞争压力激增,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虽同比增长12.8%,但低于全省平均12.1个百分点,自2020年10月份以来,增幅位次一直处于全省末位。三是交通受阻影响生产。走访企业了解,上海及周边地区疫情暴发以来,因区域封锁道路运输受阻,产品、原材料等周转困难,导致企业生产和销售能力下降。

2.价格持续保持高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国内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4.8%、8.5%,价格“剪刀差”达6.3个百分点。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情况看,化工、金属相关涨幅相对较大,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15.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2.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8.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上涨19.3%,涉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速下降明显,一季度全市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0%(产值增长9.6%),金属加工产业下降14.1%(产值增长11.0%)、电机下降46.7%(产值增长13.3%)。

3.成本压力持续增加。今年以来,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据调研了解,保障性产品如蒸汽、天然气、污水处理费价格涨幅较大。蒸汽1万吨以下0.3万吨以上(含0.3万吨)同比增长超50%;天然气自去年11月份以来,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涨幅超50%;企业的污水处理费单价提高42.9%。从财务指标看,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8.3%,应付职工薪酬增长15.5%,亏损面达9.0%,较上年全年扩大5.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6.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0%,比上年全年下降9.9个百分点。

4.资金压力较为突出。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占11.05%,应收账款低于生产水平的占4.34%,分别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20和1.05个百分点。从财务指标看,两项资金增长较快,企业资金压力相应增加。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0.3%,增幅较上年全年扩大4.2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34.2%,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两项资金中,产成品存货增加较为突出,一季度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31.5%,增幅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提升10.9和18.4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压力加大。

5.企业预期持续回落。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为运行状况一般及良好的占91.8%,比上年四季度回落3.0个百分点(良好的回落10.2个百分点);综合经营状况一般及良好的占92.1%,比上年四季度回落2.9个百分点(良好的回落9.1个百分点)。下季度预期情况看,认为运行状况一般及乐观的占90.8%,比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综合经营状况一般及乐观的占90.7%,比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另外,根据调查队绍兴制造业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显示,3月仅49.3%,较上月下降9.2个百分点,从扩张区间下降至收缩区间,位于低速收缩区间,表明企业家对绍兴制造业未来发展呈现较为谨慎的态度。

四、对策建议

当前,国外环境复杂、国内疫情反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继续坚持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有效采取措施保供稳价,畅通经济发展“堵点”,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动力。

1.精准发力,加强各类风险有效应对措施。一是继续加强对疫情的防控能力,增强防控意识、严把流入关口,把好生产小门,实施精准封控。二是密切关注原材料等要素市场价格波动。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并加强监管调控要素市场价格,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借助工业互联网、电商平台、云计算等,通过网络集聚信息,开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通过数字赋能,动态掌握原材料价格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波动规律,打好提前量,确保市场供应和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三是紧盯重点促进龙头企业保链稳链。进一步加强物流等因素对生产运行影响的动态监测,以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稳定发展,持续巩固行业平稳运行基础。

2.深拓增量,抓工业项目有效投入和产出。一是结合产业布局加大招引力度,特别是重点突出产业链招商,推动形成“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好项目,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二是狠抓投资项目落地实施。推动筹建项目加快筹备进度,尽快开工建设;监测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和竣工情况;跟踪竣工项目的生产产出情况,着力提高项目转化率、落地成功率,确保投入产出相匹配。三是加大中小微企业培育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龙头企业、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道路,扩大新增入库“蓄水池”容量。

3.全面惠企,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一是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扩大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尤其要加大对数量多的小微企业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快各项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兑现,尤其是最直接有效的减税降费和增值税留抵退税方面以及各类奖励政策,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三是深化推进“放管服”,推进中小微企业经济税收优惠、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继续落实,同时加强分业施策,增强各环节盈利能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