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快讯 > 统计分析

生产稳中向上 潜力有待提升——绍兴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信息来源:社会经济调查队 发布日期:2024-09-02 15:09:23 浏览次数: 字号: [ ]
分享:

2024年以来,绍兴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上半年绍兴农业生产呈现稳中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总体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0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以下简称农辅)产值分别为96.1亿元、20.5亿元、17.7亿元、18.8亿元和3.0亿元,增速分别为3.5%、4.2%、5.3%、5.3%和6.6%,拉动总产值增长2.2、0.5、0.6、0.6、0.1个百分点,农业是主要拉动力量,林业、牧业、渔业等行业拉动效应不高且相对均衡。

表1:上半年绍兴农业产值情况表    (单位:亿元、%)


上半年

一季度

二季度

指标名称

总量

增幅

总量

增幅

总量

增幅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56.0

4.0

50.3

3.4

105.7

4.3

农业产值

96.1

3.5

28.3

1.4

67.8

4.3

林业产值

20.5

4.2

2.4

0.1

18.1

4.7

牧业产值

17.7

5.3

8.8

9.3

9.0

1.3

渔业产值

18.8

5.3

9.4

5.3

9.3

5.3

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3.0

6.6

1.4

4.6

1.5

8.5

二、主要特点

(一)粮油作物稳产增产,经济作物稳中提质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退苗还粮工作的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夏粮产量7.8万吨,同比增长23.5%,油菜籽产量2.8万吨,同比下降1.4%;但由于受年初冰冻天气和4月持续降雨影响,夏粮亩产从274.4公斤/亩下降到264.6公斤/亩。

受益现代化大棚设施推广普及,叠加市场需求旺盛,上半年,全市蔬菜产量98.8万吨,同比增长2.9%;水果产量21.2万吨,同比增长3.3%,其中杨梅长势较好,挂果量大,通过避雨设施建设,采摘率从以往的30%左右提高到60%以上,上半年产量3.8万吨,同比增长12.3%;茶叶产量3.0万吨,同比增长5.2%。

(二)林业生产有升有降,竹木采伐有序进行

“同康”“会稽山珍”等品牌的打响和助农平台的助力下,笋产品产销两旺,上半年笋干(鲜笋应折笋干)产量2.6万吨,同比增长11.5%。但受林业资源总体调控影响,木材产量2.0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1.5%;大径竹产量1425.4万根,同比下降15.9%。

(三)畜牧生产适度调整,生猪出栏逐步承压

受非洲猪瘟和去年下半年存栏较低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33.6万头,同比下降2.5%。家禽出栏656.9万只,同比下降7.9%;禽蛋产量8512吨,同比下降22.1%;蚕茧产量9205吨,同比增长62.2%。

(四)渔业生产保持稳定,淡水养殖量质并进

上半年全市渔业产量5.2万吨,同比增5.6%。随着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存塘水产捕捞增加,上虞、诸暨等地罗氏沼虾设施化养殖面积持续增加,第一茬大棚虾在5-6月捕捞上市,带动淡水养殖产量增长,全市淡水养殖4.9万吨,同比增长6.2%。

三、需关注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农林牧渔产业结构基本稳定,但农业生产型项目总体偏少,投资体量偏小,产出效益不高,导致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放缓,同时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整体质量的提升。

(一)牧业生产依然承压

从生猪出栏情况看,一季度出栏17.7万头,二季度出栏16.0万头,生猪出栏呈现下降趋势;从生猪存栏情况看,去年四季度存栏49.6万头,今年一季度存栏45.6万头,生猪存栏情况不容乐观;从项目建设情况看,从项目建设到投产,从母猪繁殖到生猪出栏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近几年来我市生猪养殖项目较少,部分项目产能未达预期,短期来看牧业生产依然承压。

(二)渔业生产潜力不足

2023年绍兴外荡水域基本上以村级为单位发包开展淡水养殖,带动2024年以来渔业生产有较快增长,但后续将长期处于结构调整阶段,渔业发展空间难以进一步拓展;另外,稻渔综合种养、陆基圆桶养殖等高效养殖模式虽有一定探索,但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养殖模式,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缓慢,渔业发展潜力不足。

(三)农辅行业转型缓慢

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亿元,绝对量排名全省第八位,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看,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单位数量少,2023年末(五经普),全市从事农辅行业单位271家,比2018年末(四经普)减少41家;二是经营规模小,全市农辅单位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只有71家,271家农辅单位2023年营业收入合计2.92亿元,与2018年同时期326家营业收入4.82亿元相比,下降39.4%。

四、对策建议

(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政府层面要做好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持续完善对畜牧、渔业的扶持政策体系,统筹用地、环保、金融等政策指引,加快相关行业补齐弱项,转型升级;同时,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病害防控水平和饲料配方工艺,提升相关行业产能,实现全面高效发展。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培育一批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更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组建联合体,实现生产、加工、流通纵向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谋深抓实农业项目建设

聚焦“两重”“两新”政策导向,做好农业项目谋划储备,着力招引建设一批引领带动能力强、产业契合程度高、填补产业空白的重大项目。推进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高效生态养殖示范项目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力度,以项目促增长,以项目促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